总结经验,探索思路,促进全省慢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发布日期:2009-12-16来源:四川省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浏览次数:4619]
为进一步总结全省慢病防治工作的经验,探索疾控机构在慢病防治工作的角色定位,2009年11月30日-12月3日四川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会议在成都太成宾馆召开,全省9个市(州)疾控中心分管领导和19个市(州)疾控中心慢病所(科)长,承担死因监测、农村癫痫防治、重性精神疾病管理、肿瘤登记、儿童口腔干预、农村妇女乳腺癌筛查、慢病综合防治等工作或项目的县(市、区)疾控中心负责人99人参加了会议,省卫生厅疾控处肖志勇、省疾控中心副主任吴先萍出席了会议,大会由省疾控中心慢病所所长高亚礼主持。 肖志勇同志在开幕式上指出:四川省慢病的流行同全国一样呈逐年上升趋势,2008年全省死因监测资料表明,慢病及损伤已占总死亡的80%。新医改强调了医疗服务体系从趋利回归到社会公益性,责任主体从卫生部门变为党和政府,明确了政府在公共卫生中的责任,为此,要求各级疾控机构要抓住改革机遇、加强领导、提高认识,规范管理、狠抓落实,强化死因监测,依托项目、纵深发展,积极培训、建设队伍等5点要求,促进全省的慢病防治工作。 会上,省疾控中心副主任吴先萍针对新医改形势下慢病防治做了专题讲座;高亚礼所长安排部署了全省2010年的工作;邓颖、刘玲玲副所长分别对绩效考核中有关慢病的指标和健康“121”工作进行了讲解;慢病所相关同志对工作或项目进行了介绍和分析,针对存在的困难或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意见。 成都市,达州市,大竹县,犍为县,成都市金牛区、武侯区、青羊区,攀枝花市仁和区,自贡市,乐山市五通桥区,绵阳市涪城区疾控中心的代表分别就全死因监测和慢病健康档案管理,社区人群建档,肿瘤登记,癫痫防治管理项目,重性精神疾病管理项目,慢病综合防治,慢病健康教育与宣传,国家综合疾病监测点死因漏报调查,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试点,乳腺癌筛查等工作或项目做了大会经验交流。 会议期间,还分组围绕新医改形势下如何搞好慢病工作进行了热烈的讨论,通过讨论大家认为,要将我省的慢病防治工作推向新的、更高的台阶,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结合新医改政策的落实,做好现有资料的分析,阐明慢病对人民群众健康的严重危害,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汇报,争取解决各级慢病防治的专业机构,并做好各级慢病防治的中、长期规划;2.实践证明,以项目推动慢病防治工作的起步、发展、深入模式是行之有效的,为使全省的慢病防治工作均衡、有序、高效的开展,今后的项目工作应该向目前慢病防治相对较弱的地区倾斜;3.加强人员的技术培训,为迎接慢病防治工作的全面展开储备技术力量;组织人员参观、考察、学习、交流,以拓展视野;4.加强部门的协调沟通,落实、增加慢病防治工作经费;5.制定相关的工作规章制度,建立慢病防治的激励机制,以稳定现有的、极度缺乏的慢病防治技术骨干。 闭幕式上,吴先萍副主任对本次会议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并提出下一步全省慢病防治工作的重点:1.深刻认识慢病防治工作任务的艰巨性和必然性,加强领导,转变观念,还未开展慢病防治工作的地方一定要尽快起步,已开展的地方要向深度、广度发展。2.增强责任感,做好日常工作:死因、伤害、危险因素等监测工作的数据要真实科学;社区居民的建档和慢病病人的规范化管理按绩效考核要求严格组织实施;结合慢病宣传日搞好健康教育,明年要在全省9个市(州)启动落实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3.以科学的态度做好中财、省财项目:加强项目和经费的管理,加强资料的分析、整理,力争形成科技成果。4.加强慢病的能力建设:强化专业人员的慢病基本知识、基础理论等方面的培训;争取从2010年起组织各级慢病人员分期分批外出参观、学习、交流;充分利用现有的交流平台,希望各级专业人员积极向省疾控中心主办的“全民健康行动网站”(http://scjk121.org/)、“四川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信息”投送实际工作进展,形成的实用技术、经验等。5.加强现有资料的分析利用。 本次会议得到全省各级疾控机构和领导的重视,会议充满了生机,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九年十二月十五日